大眾網(wǎng)
大眾網(wǎng)記者 王一剛 王學濤 報道
時代涵養(yǎng)教育家精神,時代也在呼喚大先生。
為深入理解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涵,展現(xiàn)新時代教育人的責任與擔當,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讓教育家精神成為廣大教師的自覺追求,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推出“教育家精神百人談”獨家策劃。
本期節(jié)目,我們邀請到的是濟南高新區(qū)鳳凰路小學校長張宜峰。
我認為教育家精神應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一種精神引領,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更高位的一個精神價值和形而上的一個目標,來引領廣大教師發(fā)展與成長。
作為學校的校長,我愿意帶領廣大教師深入探尋更好地將教育家精神融入教育實踐的路徑,讓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新時代的土壤中生根發(fā)芽,從中汲取精神力量,提升自我。
首先,要有大理想大格局,做理想信念的堅守者,教育價值的追尋者。
第二,要行大智慧大作為,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先進理念的踐行者。
我們大膽進行課程與課堂教學的改革,以“大美育觀”為核心理念,將教育家精神融入“集美”課程體系構建,更關注科學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藝術教育等等,將教育家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融入教師隊伍的培養(yǎng)。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美培元。
第三,要懷大氣魄大視野,做教育問題的研究者,解決問題的導航者。
踐行教育家精神要以課堂改革為主陣地,培養(yǎng)師生敢于面對問題,勇于挑戰(zhàn)問題的能力。
第四,要擔大仁愛大責任,做立德樹人的培根者,敬業(yè)奉獻的實干者。
鳳凰路小學有一支“惠美”教師團隊,堅守“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職業(yè)操守;通過“六聚六抓”強師德,組建“兩坊”賦師能。通過一系列的培養(yǎng)與激勵措施,給老師們搭臺、賦能,成就一批志向遠大、樂于奉獻、勤于探索的優(yōu)秀教師團隊。老師們在實踐中體悟、踐行和弘揚教育家精神,以教育家精神來錘煉自己,使自己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
人民教育家于漪就是我非常敬重的教育家精神的典范。于老師說:當教師把個人的前途命運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的時候,心里就會騰起一團火,能有旺盛的經(jīng)久不衰的內驅力,這樣的理想信念,支撐著她一輩子以飽滿的精神去努力向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有無數(shù)像于漪老師一樣熠熠生輝的關于對教育的信仰與智慧,而教育家精神就依存于這豐厚的文化土壤,對廣大教師而言是一種文化認同,并在認同中找到作為中國教師的精神歸宿。
新時代,我們更應該讓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成為每一位老師的“心之所向”,為教育高質量發(fā)展貢獻力量,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人才支撐。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共同書寫教育的新篇章。
責編:王學濤
審簽:路時川
責編:王學濤
審簽:路時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