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之長,德與才的千年纏綿。
很多公司的常常感嘆招不到人,但“人才難得”可能只是一個偽問題?!暗虏胖q”在中國歷史上蔚為大觀,但真正偉大的公司正需要放開心胸與眼量,不拘一格,讓人從“無用”到“有用”,從“小用”到“大用”。“
一、組織領(lǐng)導人多方面的“人之惑”
蝴蝶模型的動力樞紐是“人”,處在模型最中心的位置。一個組織能不能開創(chuàng),能不能發(fā)展,除了“天時”以外,最核心的因素就是人。對組織來說,最感困惑的問題往往也是人。“人之惑”是多方面的,首當其沖的一個問題是很多感嘆招不到人,人才難得。比如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帝就嘆息自己得不到岳飛這樣的將領(lǐng);創(chuàng)造了“文景之治”的漢文帝也同樣感嘆:“唉!我偏偏得不到廉頗、李牧(戰(zhàn)國后期趙國名將)那樣的人做將軍!有了這樣的將軍,我難道還擔憂匈奴入侵嗎!”
柏楊認為崇禎帝其實擁有一位岳飛,就是袁崇煥。袁崇煥在當時正所謂“國之長城”,清朝開國皇帝努爾哈赤事實上死在他手中。不過,崇禎帝中了清朝的反間計,自己把袁崇煥殺了。漢文帝事實上也已經(jīng)擁有廉頗、李牧這樣的人才,比如魏尚,不過魏尚因為“上報斬殺敵軍首級的數(shù)量差了六個”,給漢文帝下了牢獄。因此,當漢文帝發(fā)出人才難得的感嘆時,他的宮廷保衛(wèi)署署長馮唐搶白說:“陛下即使得到了廉頗、李牧,也不能任用他們。”
從以上案例分析,人才難得的問題跟如何識別人才、會不會使用人才、能不能信任人才這些問題交織在一起,其中又有一個特別底層的問題:究竟什么樣的人是人才?在中國歷史上,人才標準的問題不能不談到“德才之辯”。
二、司馬光“德才兼?zhèn)湔摗盫S曹操“唯才是舉”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首年(前403)就詳細討論人才標準的問題,足見此問題在司馬光心中的分量。
才與德是兩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稱之為賢明,于是就看錯了人。所謂才,是指聰明、明察、堅強、果毅;所謂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輔助;德,是才的統(tǒng)帥。
德才兼?zhèn)浞Q之為“圣人”;無德無才稱之為“愚人”;德勝過才稱之為“君子”;才勝過德稱之為“小人”。挑選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與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原因何在呢?因為君子持有才干把它用到善事上;而小人持有才干卻用來作惡。持有才干作善事,能處處行善;而憑借才干作惡,就無惡不作了。愚人盡管想作惡,因為智慧不濟,氣力不勝任,好像小狗撲人,人還能制服它。而小人既有足夠的陰謀詭計來發(fā)揮邪惡,又有足夠的力量來逞兇施暴,就如惡虎生翼,他的危害難道不大嗎?
有德的人讓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愛;對喜愛的人容易寵信專任,對尊敬的人容易疏遠,所以選拔人才者經(jīng)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記了考察他的品德。自古至今,國家的亂臣賊子,家族的敗家浪子,因為才有余而德不足,導致家國覆亡的太多了!所以治國治家者如果能同時審察才與德兩個方面,知道選擇的先后,又何必擔心失去人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