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聲樂演唱專業(yè)中,常需要使用意大利語、德語這兩門語言來演唱作品。而意大利語一般是聲樂演唱專業(yè)中最先接觸到的、也是運用最為廣泛的一門語言,其次是德語。在我國聲樂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意大利語作品、德語作品的學習途徑主要是跟隨自己的聲樂導師進行簡單拼讀。近幾年才有部分音樂院校將意大利語課、德語課作為聲樂演...
在聲樂演唱專業(yè)中,常需要使用意大利語、德語這兩門語言來演唱作品。而意大利語一般是聲樂演唱專業(yè)中*先接觸到的、也是運用*為廣泛的一門語言,其次是德語。在我國聲樂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意大利語作品、德語作品的學習途徑主要是跟隨自己的聲樂導師進行簡單拼讀。近幾年才有部分音樂院校將意大利語課、德語課作為聲樂演唱專業(yè)的必修課。通常,意大利語課安排在大一學年完成,而德語課則安排在大二學年完成,大三期間則開設室內樂課,學習德奧藝術歌曲及教堂音樂。所以,針對于聲樂演唱專業(yè)的學生而言,如何掌握意大利語、德語在演唱過程中的正確發(fā)音是非常重要的。
一、國內音樂院校對于意大利語、德語語音教學的現狀
目前,國內聲樂專業(yè)的教育模式依然停留在重視歌唱方法而輕視語言教學的階段。這是源于我們一直以來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近些年來,國內外的教育資源得到了廣泛的流通,更開拓了我們對于原始教學狀態(tài)的認識,也讓我們見識到很多更為科學的教學方法,使我們進行教學反思。
聲樂藝術即音樂與語言的融合,不同民族的歌曲創(chuàng)作一定是根據自己本民族的語言特點、行腔規(guī)律以及音樂風格發(fā)展而成。故此,我們在聲樂教學中不僅要針對演唱方法,還要注重語言教學。制定適合聲樂專業(yè)演唱需求的教學方案和授課計劃。
要在短期的授課過程中達到規(guī)范,強化學生的正確發(fā)音,使學生更好、更快的接受學習信息并且引導他們掌握學習外語的科學
方法。
聲樂專業(yè)與外語專業(yè)對于語言學習有著不同的教學需求,我們在教學初期更看重對于意大利語、德語的語音訓練和在演唱過程中的正確發(fā)音。當然,在規(guī)范讀音之后,聲樂學習者應該全面了解作品中的語言,進而達到理解、熟知作品中的詞匯、進行字對字翻譯,并對其民族文化、音樂風格有所了解,甚至能夠進行簡單的日常對話。
很多人在最初接觸意大利語、德語作品時,并沒有系統(tǒng)的了解它們的發(fā)音規(guī)律,只是通過聽覺進行單純的模仿,為了方便
學習甚至使用標注漢字或拼音的方式機械、片面的效仿,這樣只能達與發(fā)音近似的程度,學習者也只是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tài)。經過幾首作品的演唱后,學習者往往會通過經驗漸漸概括學習語言的特點,并誤認為自己已經了解和掌握此種語言的發(fā)音規(guī)則。這就是為什么有些演唱者在國際聲樂比賽中未能得到認可的重要原因之一。語言、語音的準確性和演唱技巧一樣非常重要。但如果沒有完整、系統(tǒng)的語言學習、發(fā)音訓練,是不會真正掌握一門語言的。
二、有關意大利語、德語語音教學的相關研究
當學習者開始學習一門外語時,會自然的依賴已經掌握了的母語結構,常常將母語的發(fā)音規(guī)律、語言形式、語法意義等相關聯(lián)的知識點遷移到目標語中,產生語言遷移現象。當目標語與母語知識點相同時產生正遷移;當目標語與母語知識點不同時,則產生負遷移。換言之,知識點相同時容易理解;知識點不同時不容易理解。在語言學習中,對于母語遷移現象表現在語音、語法、語義等各個方面。所以,在語音教學過程中,我們將目標語與母語漢語進行對比分析,這樣可以減少和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負遷移現象,加強母語產生的正遷移影響。
從語系上看,意大利語和法語較為接近,同屬拉丁語系;德語更靠近英語,都屬日耳曼語系,而漢語屬于漢藏語系。從形式上看,意大利語與德語屬于拼讀語,即拼讀與書寫一致,怎么拼讀就怎么拼寫。這和我們的母語漢語不同,漢語屬于習得語,即建立在語音及象形結構上的語言,則要通過不斷學習認知習得。
另一方面,意大利語、德語屬于形式邏輯語,是一種嚴謹、富有邏輯性、形式變化極為豐富的語言類型,擁有完整的語法規(guī)則和形態(tài)變化。詞語在句中的成分可以從詞本身的形態(tài)變化看出,詞序也可根據語氣的不同而靈活變動。而漢語屬于分析性語言,是一種分析式邏輯語,詞語在句中的成分主要通過詞義和詞序分析得出,詞語在句中并無形態(tài)變化。
意大利語的發(fā)音規(guī)則比較簡單,重視元音的拼讀。要求拼讀時元音要飽滿、清晰、持久,而輔音實際上是發(fā)聲器官的準備,所以拼讀時要干凈利落。意大利語作為歌唱性語言,本身也具備了適合歌唱的條件。它屬于多音節(jié)語言,單詞中以元音居多,并且通常會以元音結尾。在歌唱時,元音更適合發(fā)聲器官圓潤流暢的表達,更易于音色的流動。所以,這是意大利語區(qū)別于其他歌唱語言的一個明顯特征。在漢語中,通常我們發(fā)聲時的口腔張力不會像意大利語表現的那么夸張,并且較松弛。就如同中國人的普遍性格比較偏向內斂、慢熱,不及意大利人的熱情、奔放。學習意大利語要抓住這一特點,宏觀的將它和我們的母語漢語進行比較。因為語言形式的不同不僅流露出地方特點,更透析著文化、環(huán)境所帶來的性格差異。
德語的發(fā)音比較有規(guī)律性,但對于中國人來說會顯得難一些。因為,德語中某些特有的發(fā)音在漢語拼音中并不能找到相似的參照;其二,德語的元音分長、短音,所包含的詞義也因長、短音不同而有所區(qū)別。而漢語中,元音沒有長、短音之分,更不會影響對字義的理解。另外,德語的輔音也同漢語、意大利語中的輔音不同。在德語中,輔音連續(xù)出現的現象較為頻繁。即使是一連串的輔音組合,也要確保每個字母的發(fā)音,而演唱時更要保持語言及音樂的流暢性、準確性。所以,在很多人眼里,德語是一門比較生硬、嚴格的語言,不如意大利語流暢、圓潤。
三、意大利語的重要性及發(fā)音特點
每一種語言的流通程度都與它們的形成特點、文化背景及國家實力等因素有關。英語作為當今國際通用語,其后必然有相當的社會需求所支撐,漢語近幾年在國內外的流通熱度也闡明了一種內在需求;意大利語則作為世界音樂語言,亦是具備相應的文化需求和藝術載體。
意大利語是*接近于歌唱狀態(tài)的一門語言。它的發(fā)音、口型相比較于其他語言更適合于歌唱;另一方面,意大利語也是歌劇舞臺的應用語、交流語。
意大利歌劇盛行于17 世紀中葉至19 世紀末的歐洲。這300 余年的興盛,不僅創(chuàng)造了意大利歌劇舞臺的“黃金時代”,更使這種藝術形式牢牢的樹立于世界歌劇舞臺之巔。直至今日,意大利歌劇仍然興盛于世界各地,而意大利語更被人們稱作“為歌劇而生的語言”。
意大利語是世界上公認的*動聽、*優(yōu)美的語言之一,不論是語音還是修辭方面,都非常適合于歌唱和抒發(fā)情感。意大利語的發(fā)音規(guī)律不似英語、漢語般復雜。它的語音清晰,音序均勻而富有節(jié)奏感;元音舒展、輔音柔和。
現代意大利語有 21 個字母,共代表、構成了 30 個音素。5 個元音字母(a、 o、 i、 e、 u)和16 個輔音字母(b、 c、 d、 f、 g、 h、 l、m、 n、 p、 q、 r、 s、 t、 v、 z)分別構成了7 個元音音素、 2 個半元音音素和21 個輔音音素。而字母 h 為啞音,本身不代表任何音素;另外,意大利語還有五個外來字母(j、 k、 w、 x、 y)。主要源于音譯外來詞匯中的人名、地名等。
元音特點:
意大利語的元音區(qū)別于其他語言的一個重要特點,即在發(fā)音時,口型必須保持不變。特別是演唱中,元音字母必須保持到下一個音素的出現。在延長音上時,更要注意不能“吃音”、“滑音”。比如在英語中,就會有元音弱化、滑腔、收口等現象,而俄語會有漸開的現象。意大利語的元音要特別注重口腔形狀的保持。
意大利語的元音字母分別是:a、 o、 e、 i、 u。a 代表音素/ a /; i代表音素/i/和/j/; u 代表音素/ u /和/ w /; o 代表音素/ /、 / o /;e代表音素/ /、 / e /。5 個元音字母包含7 個元音音素(其中三個開口音: /a/、 / /、 / /,以及4 個閉口音: /i/、 /e/、 /o/、 /u/)和兩個半元音音素(/j/、 /w/);(見例1)
從發(fā)音強弱的角度看,五個元音中有三個“強元音”——a、 e、 o;兩個“弱元音”——i、 u。“強元音”又名開口音,是元音字母中口型較開放的音素?!叭踉簟庇纸虚]口音,口型相對開口音要更為閉攏。元音 i、 u 中的[j]、 [w]兩個音素應該算作半元音音素,也被稱作半輔音音素。區(qū)別在于,強元音(開口音)較弱元音(閉口音)要更飽滿、圓潤、明亮,而半元音介于兩者間。但在演唱時,開、閉口音的音效差別不是特別大,并且沒有明顯的規(guī)律可言,對于初學者來說,容易被輕視。
從發(fā)音的位置來看,五個元音在發(fā)音過程中的舌位變化也是各有不同。在演唱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同元音發(fā)音部位的變化。 a、 o、 u,屬于唇元音,歌唱時只動唇而不動舌; i、 e 屬于舌元音,歌唱時則只動舌而不動唇;同時,要結合演唱中準確的發(fā)音部位,即前動后不動(只動唇、舌而不亂動喉部去改變發(fā)音)。
表1.
輔音特點:
意大利語中的輔音基本是通過跟元音連接來發(fā)音的,意大利語注重元音的音質,而輔音是發(fā)聲器官的準備動作,要飽滿積極、清晰利落。所以在演唱時,聲音不要在輔音上做停留,要盡可能快的唱過去并強調后面的元音音效。
如何正確理解、拼讀清輔音和濁輔音是很多人在學習意大利語時經常會遇到的難點之一。意大利語的輔音分為清輔音和濁輔音,清輔音在發(fā)音時,聲帶不振動;濁輔音在發(fā)音時,聲帶振動。
在初期的授課過程中,學習者并不清楚何為聲帶振動,何為聲帶不振動。,亦要通過大量的對比練習,并且逐一、反復地去
糾正學生們的發(fā)音。(見表 2)
表2.
雙輔音的正確拼讀是學習意大利語的另一個要點、難點。因為單輔音與雙輔音在書寫和拼讀上的不同會導致詞義的變化。比如: nono(第九)、 nonno(祖父); casa(家)、 cassa(箱子); sete(渴)、 sette(第七)等;從音節(jié)劃分的角度來看,重疊輔音中的第*個輔音音素屬于前一個音節(jié),第二個輔音音素屬于下一個音節(jié)。雙輔音的持阻時間一定要比單輔音長一些。(見表 3)
表3.
輔音 r (大舌顫音)在意大利語中經常出現,它的拼讀對于很多學生而言是個難點,必須通過不斷的拼讀訓練才能獲得。另外,輔音“r”的拼讀是有“時值長、短”之分的。讀音的長短是根據輔音“r”在單詞中出現的位置而定。當出現在詞首或以雙輔音形式出現時,“r”的顫音效果要延長;當出現在詞中時,一定不能延長它的讀音效果,只當一個輔音的時值來處理。因為在意大利語中,單輔音、雙輔音能夠改變單詞意義,這樣會在理解上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世界音樂術語:
目前,世界上有幾千萬人使用意大利語進行交流和生活。意大利語沒有英語的普及性,卻是世界流通的音樂語言。這源于歐洲人對于藝術的領悟力及創(chuàng)造力。
自18 世紀以來,作曲家逐漸開始使用意大利語在樂譜中進行標注。最初時,標注語多用于標注歌劇樂譜,而非器樂樂譜,而后這種形式在意大利及歐洲得到了廣泛的發(fā)展,最終形成了系統(tǒng)、全面的表現音樂力度、速度、表情等方面的音樂術語。意大利語也成為了世界各國音樂家通用的音樂語言。
正確理解作品中的音樂術語是詮釋作品*好、*直接的方式。在學習作品時,常會出現表示節(jié)奏、力度、情感等方面的音
樂術語。比如: Forte(f)強、 Piano (p)弱、 maggiore (大調)、 minore(小調)等。
四、德語的重要性及發(fā)音特點
歐洲的音樂發(fā)展一直處于世界領*,也一直影響和帶動著世界音樂的進程。很多優(yōu)秀的作曲家及作品都出自于歐洲,特別是德國。如果說意大利是以歌劇享有盛名,那么德國則是以藝術歌曲、宗教音樂享譽世界。
德奧藝術歌曲與德國宗教音樂*突出的貢獻在于它們融合了文學、藝術、哲學甚至信仰。德奧藝術歌曲通常取詞于詩歌。所以,它的文學性、哲學性、結構性很強。詩歌源于人們對于生活的提煉,富于浪漫的描述,重視情感的傳達,往往作品的結構、內涵具有多層次的特點,是藝術和文學的完美結合。無論基于演唱或是文學價值方面,它都是我們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之一。*好的演繹就是要盡量還原作品原始的創(chuàng)作信息。這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作品時,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演唱能力,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
德語的發(fā)音、結構特點:
德語是由 26 個字母構成。 5 個元音(a、 e、 i、 o、 u)、 3個變元音(?、 ?、 ü)以及雙元音(又叫二合元音、復合元音)(ei、 ai、 ay、 au、eu、 ?u)及部分輔音及輔音組合(ch、 sch、 ng、 nk 等)。
德語的發(fā)音較為規(guī)則,它與漢語音素相比,不同的地方居多;同意大利語相比*大的相同點在于,都是通過元音主導整個詞句的拼讀,德語中的輔音結構較為復雜,發(fā)音難點也較多。
德語與意大利語相比較,在發(fā)音上要求更為嚴格。因為在德語單詞中經常會出現一連串的輔音,在發(fā)音時,每一個輔音都必須要表達清楚,不能出現“吃音”、“省音”的現象;在演唱時,即使音值很短促,每一個輔音也都要清晰、明了的演唱出來。所以,德語被許多人視為是一種較為生硬,說起來并不上口,但又必須去認真對待的一門語言。
①元音特點
德語有5 個元音字母a、 e、 i、 o、 u。元音“a”的音素有 2個:長而開放/a:/、短而開放/a/;元音“e”的音素有 4 個:長而關閉/e:/、短而開放/ /、短而輕弱/ /、短而關閉/e/;元音“i”的音素有 3 個:長而關閉i:/、短而開放/I/、短而關閉/i/;元音:“o”的音素有3個:長而關閉/o:/、短而關閉/o/、短而開放/ /;元音“u”的音素有3個:長而關閉/u:/、短而開放/U/、短而關閉/u/;元音“?”的音素有2個:長而開放/ :/、短而開放/ /;元音“?”的音素有3 個:長而關閉/o:/、短而開放/ /、短而關閉/o/;元音“ü”的音素有3 個:長而關閉/y:/、短而開放/Y/、短而關閉/y/。而二合元音“au、 ei、 ai、 ay、 eu、 ?u”的發(fā)音規(guī)律和發(fā)音方法相對簡單,并且也沒有長、短音之分。
在德語教學中,總結元音長、短音的發(fā)音規(guī)律和如何正確拼讀元音的長、短音是一直以來的教學核心。除了二合元音之外,德語中的其他元音、變元音以及半元音“y”(在德語中,字母y 有2 個音素/y/、 /ü/)都有長、短音之分。正確的拼讀不僅能夠指導演唱還有利于區(qū)分詞義。(見表 4)
表4.
②輔音特點
德語的輔音字母、輔音組合雖多,但發(fā)音規(guī)則與意大利語、英語及漢語輔音有相同之處。只不過在拼讀過程中,德語輔音的拼讀要求更為嚴格,即所有輔音字母在單詞中都要準確、清晰的拼讀。
在演唱過程中,需要特別強調的知識點是輔音r。它有兩個音素:一個發(fā)大舌顫音(口腔自然半張,舌尖抬起,讓氣流從口腔中自然流出所發(fā)出的音);另一個發(fā)小舌顫音(口腔自然半開,舌尖輕抵下齒齦,舌后部自然抬起形成氣流阻礙,小舌下垂,氣流呼出時使小舌形成顫動)。通常在交流時,我們要盡可能的將兩種音素區(qū)分并進行準確拼讀;但在歌唱中,輔音r 用大舌顫音代替小舌顫音來進行演唱是完全必要的。首先,小舌顫音對于很多學習者而言,難度很大,且不容易唱;演其次,我們在演唱作品時,大舌顫音更有利于我們的聲音釋放,形成腔體共鳴,使得我們的聲音更加連貫、流暢、準確。進而也更有利于聽眾聽清歌詞,理解詞義。另外,還需要強調的知識點是:在拼讀及演唱中,出現以濁輔音b、 d、 g 結尾的單詞時,它們分別發(fā)與之相對的清
化音,即清輔音 p、 t、 k;但如果以 ig 結尾時,則發(fā) ich /IC?/。這是德語區(qū)別于意大利語的一個重要知識點。
五、使用對比教學在短期語音強化教學中的作用
實現優(yōu)化教學重要在于方法,“對比教學”是短期語音強化教學中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向學習者說明母語、意大利語、德語的各自特點,學習者就可以減少自我習得以及不斷通過實踐習得的時間;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大多處于“模糊”狀態(tài),對于語言拼讀的能力大多是從自我體驗、自我比較中獲得,又在不斷的實踐反饋中進行自我糾正。故此,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沒有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支撐,只能一味的憑靠自我感覺、聽覺去學習發(fā)音的方法是不科學的,很容易造成性并難以糾正的偏誤。
語音教學是為了系統(tǒng)的教授學習者目標語的發(fā)音特點,對比教學則是為了提高學習者掌握相關知識點的學習效率,并通過大量練習達到強化正確讀音的目的。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所進行的母語、意大利語、德語之間的學習對比也是有節(jié)制的,不能將外語語音課徹底變成中外語音比較課,對比的重點要放在難點以及錯誤頻率高的知識點上。
表5.
學習者對于母語、意大利語、德語的差異了解得越清楚,學習起來越明確,偏誤就越小。所以,對比教學給教師也提出了一個嚴格的要求。即,了解各門語言的發(fā)音特點;能夠準確的掌握不同語言的發(fā)音規(guī)則,將對比教學有重點、分階段地運用在短期語音強化教學中。
六、總 結
意大利語和德語是聲樂演唱專業(yè)中*常見也是*重要的歌唱語言。它們的語音、語法特點各有異同。首先,我們要對意大利語、德語進行系統(tǒng)、細致的語音研究。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這兩門語言的相關知識點,我們將漢語、意大利語、德語的元音、輔音發(fā)音進行了對比教學。使學習者清晰、明確的掌握意大利語、德語的發(fā)音規(guī)則,并將其正確運用于歌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