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上述各解說對吟猱的運指方向、幅度和速度說明的歸類總結(jié):吟、猱運指方向吟:本位往來動搖:《五知齋》、《春草堂》、《琴學入門》、《梅庵》、《桐蔭山館》、《研易習琴齋》、許光毅、龔一、丁承運。本位往來動搖,強調(diào)先上后下:《琴粹》《指法析微》《古琴初階》、張世彬、葉明媚。本位往來動搖...
以下是上述各解說對吟猱的運指方向、幅度和速度說明的歸類總結(jié):
吟、猱運指方向
吟:
本位往來動搖:《五知齋》、《春草堂》、《琴學入門》、《梅庵》、《桐蔭山館》、《研易習琴齋》、許光毅、龔一、丁承運。
本位往來動搖,強調(diào)先上后下:《琴粹》《指法析微》《古琴初階》、張世彬、葉明媚。
本位往來動搖,強調(diào)實上虛下:《指法析微》、丁承運。
本位下:《琴鏡補》。
本位上或下:龔一。
猱:
本位往來動搖:《五知齋》《琴學入門》《桐蔭山館》、許光毅、龔一、丁承運。
本位往來動搖,強調(diào)先下后上:《指法析微》《古琴初階》。
本位往來動搖,強調(diào)實下虛上:《指法析微》丁承運。
本位下:《春草堂》《琴粹》《梅庵》《研易習琴齋》、張世彬。
本位上:《琴鏡補》。
本位上或下:葉明媚。
吟、猱運指幅度
猱大于吟:《五知齋》(-分)、《琴學入門》(-分)、《琴粹》(-分)、《梅庵》(分-稍大)、《桐蔭山館》(-分)、《古琴初階》、許光毅(-分)、張世彬(-分)、丁承運(一分)、龔一。
猱吟相同:《琴鏡補》(-分)、《指法析微》(-分)。
吟猱運指急緩
吟急猱緩:《琴粹》、《梅庵》、《桐蔭山館》。
從各種吟猱解說中,可以看到運指的方向的差異外,最混亂的是衡量運指幅度中的“分”量,從一二至五六不等。究竟 “分”這個單位如何定義?在彭祉卿的《桐心閣指法析微》中有段很詳細的分析:
分指律分,蓋兩律相距謂之律度。每一律度,長者中含四律分有余,短者四律分不足,茲取二分,則半度也。合上下兩半度為一全度,仍屬本律之音,過此則侵入他律界內(nèi)矣。
舊譜于吟云往來三四分許,或云二三分許,所取何分,并未注明。如以寸分言,則三準之度,實相倍半。中準用三四分者,下準當用七八分,上準只用一二分,不得統(tǒng)云三四分也。若謂徽間之分,則更有廣狹不同。六七徽間之二三分,在十與十一徽間,當加倍而為四五分,更就下準再加,必為八九分,以至全徽矣。尤不得以二三分概之也。今據(jù)律分為準,自能隨律度伸縮,以通用于全弦。
從現(xiàn)代的律學觀點看,彭祉卿的分析是很對的,五度律的小半音(音分)即“短律”,半個大全音(音分)是“長律”,平均的二個律分(約音分)即相等于十二平均律的半個律(音分);也即是四分之一音。將吟或猱的運指幅度規(guī)范為二律分,或四分之一音,是很合理的。很巧,這幅度剛好和小提琴吟音波動的幅度(構(gòu)成吟音的原音和另一稍高的音在高度上的差距)一樣。(參考:繆天瑞著《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