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站 [切換城市]
眾眾網(wǎng)全國頁 建筑師眼里的城市地標

建筑師眼里的城市地標

來源:網(wǎng)友投稿 時間:2020-03-19

小編為您介紹建筑師眼里的城市地標,希望對您有幫助。

  標志性建筑是一個城市的名片。有時,也體現(xiàn)了一種城市的精神。因此,它受到萬眾矚目。對于一個建筑師來說,如果在其設計生涯中,能有一個作品成為這樣的“城市地標”,那是何等榮耀的事情!然而這樣的機會卻很少,成功的希望似乎也不是那么近在咫尺。本期我們選擇了這樣一個話題——建筑師眼里的城市地標,邀請了加拿大泛太平洋設計與發(fā)展有限公司總裁張宏偉、上海中房建筑設計有限公司丁明淵總經(jīng)理以及中國城市規(guī)劃學會居住區(qū)學術委員會秘書長、五合國際(WERKHART)董事長陶滔來談談他們對于城市地標的看法。
  張宏偉—— 標志性是多種因素疊加的結(jié)果 對于標志性建筑,我個人感覺不太好定義。因為在項目產(chǎn)生之前,假定這個項目是個標志性建筑,即有一定的高度、體量和所謂的重要性等,還有受重視的程度,比如區(qū)一級、市一級還是國家一級,這都跟最后的結(jié)果很有關系。我們感覺,很多甲方都把自己的項目看得很重要,要求什么50年不落后、與眾不同等,如果都這樣做,都成了標志性建筑了,那么都是標志性也就沒有標志性了。一個建筑能不能做到成為標志性,它除了具備一個建筑最基本的條件外,還要看它是否在某個特殊方面得到大家的認可,而這個方面又是別的建筑不太容易做到的。
  現(xiàn)在我估計老百姓認同的所謂標志性建筑也僅僅是一個視覺形象,但是建筑不僅僅是個視覺形象的問題。視覺形象純粹是一個美學概念,我認為,是否具有標志性,要從建筑所創(chuàng)造的一個社會價值來判斷,建筑是否滿足或者誘導了一些公眾活動,成為市民向往的一個中心,或者是市民能夠一想起某個地方的時候,就會知道這個地方有很多精彩的活動,來滿足市民生活。通過建筑師和開發(fā)商共同合作,怎樣做一個有社會經(jīng)濟價值的東西,開發(fā)商投入的資本通過建筑師的設計有了多大的價值提升也是衡量它的一個關鍵。從城市的角度來看,地標,就是一個城市的標志,它可以來定義一個地區(qū),讓人家形成一個心理地圖。對于城市本身來說,標志性建筑為城市景觀增加了特點。 在上海,或者中國,有一定的高度、體量和形象,認定這個建筑很重要,就是有了標志性的基礎了。
  還有一個就是認定標志性是否跟一定的歷史事件聯(lián)系在一起,然后這個歷史事件產(chǎn)生多大的影響,人們是如何宣傳它的,如何包裝它的,這是一系列的東西混雜在一起的產(chǎn)物。標志性建筑不一定要大,但多種因素疊加一起后,建筑就有可能成為標志性建筑。許多人非議中小城市簡單追求建筑視覺形象,其實這是創(chuàng)造標志性建筑的第一步。正是這種簡單的美學追求,通過建筑師的精心設計,也成就了不少真正的城市地標。 丁明淵—— 標志性體現(xiàn)的建筑品位 對標志性建筑的定義我覺得有二層含義。首先是建筑學意義上的,一般指其功能、位置的重要性,體量、高度上的統(tǒng)領性和造型上的獨特性。其次是社會意義上的,標志性建筑往往是一個地區(qū)在某一特定時期藝術、技術乃至政治、經(jīng)濟的集中反映。舉個最通俗的例子就是上海陸家嘴金融區(qū)的金茂大廈,它是九十年代上海改革開放、浦東開發(fā)的代表和縮影。
  我們常說標志性建筑是城市的名片,但遺憾的是它常常是城市當政者建筑品位的體現(xiàn)。許多對建筑并不是十分了解和理解,但為了某一任期內(nèi)所謂的政績,不顧及城市本身的需要,突破種種障礙,甚至割裂城市文脈,建造標志性建筑物,結(jié)果由于與城市文化背景,景觀規(guī)劃不是很協(xié)調(diào),反而成為城市建設的敗筆。不顧建筑的性質(zhì)(有的是普通住宅),不顧地區(qū)的經(jīng)濟實力(有的地方還很后進),盲目攀比搞地標建筑勞民傷財,不僅是急功近利的表現(xiàn),也是缺乏建筑品位的體現(xiàn)。令人憂慮的是這種情況已呈泛濫的趨勢。 國外城市地標跟中國城市地標在觀念上就有不同之處,當然歐洲和美國也不同。我們喜歡“革命”,外國人搞的是“革新”。我覺得我們成片拆掉的北京胡同、上海里弄、蘇州水巷,如果操作得當,它們?yōu)槭裁床荒艹蔀檫@個城市的地標呢?這方面國內(nèi)外都有比較成功的實踐,應該多弘揚它們,我想對大家都有利。
  作為建筑師,許多人都夢想自己的作品能夠成為城市地標,但我想,還是少趕這個時髦吧,能實實在在做好普通的建筑,把配角當好也不容易,也挺心滿意足了。 陶滔—— 標志性表達的是一種公眾意識 我們現(xiàn)在所理解的標志性建筑,或者叫地標,這是很時髦的名詞,特別是開發(fā)商、投資商非常感興趣的,這類的討論在各種場合常常被提及,我們的許多項目也常常被委托方要求做成標志性建筑。 標志性這個詞本身,在前幾年大家研究的比較多,是因為那段時間“符號學”被作為西方現(xiàn)代哲學思潮引進到中國來,是一個新興的課題,涉及到心理學、藝術學、建筑學等諸多領域。我做研究生的時候,第*堂課就是聽汪坦先生介紹“符號學”。 符號學很重要的一個層面就是象征的含義。這個象征意味著什么呢?選擇攻擊美國人,選擇了炸世界貿(mào)易中心的兩棟大樓,不是因為這兩棟建筑物是著名的摩天樓,而是因為它代表了財富積累的象征,它炸毀的是象征性的符號。 標志性建筑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歷史、經(jīng)濟、文化等等積淀出來的果實。
  它背后表達的是一種公眾意識,需要有一種公眾認可的過程。 符號學里另一個含義講究句法,句法的核心是要有一個邏輯性的關系。這就回到我們怎么看待一種歷史,一種文化,一種傳統(tǒng)。北京的城市歷史要保護,是大家公認的原則。但一到具體的項目建設,歷史就讓位了現(xiàn)實。其實,如果我們能很好地梳清歷史的脈絡,把現(xiàn)實的項目鑲嵌到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城市的文化就不會斷列。這是城市發(fā)展的邏輯關系。前一段時間看過一個美國大片比較有意思,講的是天外來客降落到地球,來一兩個大家覺得是挺好的,挺稀奇的,覺得是一種標志??墒墙德涠嗔?,就變成災難性的了。因為整個世界秩序被打破了,最后形成了殺戮。 現(xiàn)象方面的東西可能很難表述,這種現(xiàn)象涉及到社會公眾的看法,現(xiàn)在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已經(jīng)是非常多樣化的時期。60年代的人的思想是什么,70年代的人是什么思想,到現(xiàn)在超女時代的這批孩子的思想,如果這種思想的帶溝仍然可以連續(xù)下去,那歷史的長河是可以源遠流長的。

免責聲明:機構(gòu)動態(tài)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wǎng)絡以及網(wǎng)友投稿,本網(wǎng)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是出于傳遞 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